您当前所在位置:档案文化 > 档案阅读 > 正文

熊得山: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家、社会学家

发布日期:2019-02-13 03:35:00  作者:县档案局   来源:县档案局   阅读:331 次  字体:[大] [中] [小] 

   熊得山(1891~1939),字子奇,湖北江陵人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春与胡鄂公等组织辅仁社,进行反清革命活动。翌年赴日留学,并先后加入共进会、同盟会。宣统元年(1909)回国。辛亥革命爆发后任北方革命总司令部指挥处秘书长。“五四”运动后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,与胡鄂公等在北京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(又称中国共产党同志会),是中国早期共产主义团体。民国11年(1922)2月,创办《今日》杂志,任主编,撰写和翻译了《公妻说的辟谬》、《社会主义未来国》、《社会主义与人口论》、《国际劳动同盟的历史》等著作。所译马克思《哥达纲领批判》在《今日》杂志第一卷第四号发表,使得这部科学社会主义文献第一次与中国广大民众见面。民国16年(1927)返回湖北,先后任《商大周刊》主编、武昌法科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。次年到上海任法政学院和暨南大学教授,后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下,与李达、邓初民等发起组织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,并参加中国互济总会。民国22年(1933)离沪赴广西,任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(后改广西大学)教授。著作甚丰,有《中国革命的出路》、《社会主义基础知识》、《中国社会史研究》、《社会思想史》等20多部,译著有《歌达纲领批判》、《唯物史观经济史》、《欧洲经济通史》、《西方哲学史》等20多部。

打印本页
关闭